點開這篇文章的你,或許是對前次矯正的成果仍有不夠滿意的地方吧!然而,回想起當初矯正的漫長過程,其實一路走來並不輕鬆,「再來一次」真的就能更好嗎?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您做決定呢?
本篇文章將與您聊聊,如何決定要不要再做第二次矯正。
第一次矯正出了什麼問題
仔細想想,為什麼上一次矯正的結果會讓你不滿意呢?如果沒有釐清原因,那第二次矯正也可能無法讓你滿意。以下統整了常見的原因:
1. 治療溝通不良
矯正治療是門客觀、科學的技術;而人對外貌的喜好卻是主觀、藝術的,即便是處處符合黃金比例的臉型都不一定是病患最喜愛的外貌。因此,矯正醫師的工作就是做「科學與藝術之間的橋樑」,統合患者的個人喜好與身體條件,轉化成一次次精準科學的牙齒移動。
由此可知,矯正的成果如何,蠻大程度取決於矯正醫師對「患者自我意識下的美感」的理解程度,治療時的雙向溝通就顯得更重要。若是患者治療時很少表示意見、或是用很抽象的方式去解釋需求,醫病溝通不夠順暢,就會有不符期待的矯正成果。
2. 沒有配戴維持器
如果前次矯正的治療結果其實覺得滿意,只因沒有認真配戴維持器而有牙齒移位,這是相對單純的狀況,只需設法將移位的牙齒重新排整齊即可。
3. 有不切實際的期待
矯正治療有三大目標,「齒列健康」、「咀嚼吞嚥功能正常」、「外觀提升」,請注意:任何外觀的改善都必須以齒列健康為前提,不能做無限度的調整。
矯正治療能夠改善笑容、唇形與下臉部輪廓,但改善的幅度受限於自身條件。除了上述部位之外,鼻型、中上臉部位都不是矯正可以改變的,若真的很在意,得另外諮詢醫學美容科或整形外科。
另外筆者特別提醒:如果您發現自己時常拿著鏡子,以非常近的距離檢視臉部輪廓與牙齒位置,請當心自己可能有「容貌焦慮」的傾向。所謂的容貌焦慮,是對自己外表持續感到不自信及不安的一種心理狀態。有容貌焦慮的人,常會以不合乎社交距離的視角嚴格檢查自己、加重焦慮的惡性循環,甚至是四處諮詢、一矯再矯一整再整,卻始終無法感到滿意。您可以在參考此篇文章做簡單的自我評估,若發現有容貌焦慮的傾向,建議先緩下腳步,可以考慮尋求心理治療輔助,但暫時不要做任何矯正(或整形)的決定。
第二次矯正該怎麼做
1. 設立明確的目標
在搭計程車時,我們都知道,越具體明確的告訴司機你的目的地是哪裡,司機就會以最快速度載你去想去的地方。二次矯正的道理也是一樣,在諮詢之前,你不妨檢視近期的相片,釐清自己最想改善的地方。你敘述得越明確,醫師就能提供你越精準的規劃。
2. 選擇齒顎矯正專科醫師
二次矯正的狀況,有時不比首次矯正簡單,甚至常是更複雜。建議選擇「衛福部定齒顎矯正專科醫師」,能依照現代的學術標準,提供你最全面的規劃與建議。
諮詢前可以進入「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」或衛福部「醫事機構與醫事人員查詢」網站內搜尋。搜尋方式可以參考此篇文章。
3. 心態要改變
初次矯正的教訓告訴我們:美感是因人而異的,治療中對治療方向有疑慮就別客氣,直接說出來與醫師溝通討論,總比到拆除矯正器再說出口來的好。另外必須提醒:都辛苦第二次了,這次總該認命認真配戴維持器了吧?
尚在治療中卻想更換醫師
有種特別的狀況是,治療到一半卻想換醫師,這種情況其實也可以概括為二次矯正。大部分狀況下,我們都「很不建議」在治療中途更換矯正醫師。因為更換醫師,註定會增加更多不確定性,也會花費更多時間與金錢。然而,人生總有意外,相信大部分人在治療前,也沒想過哪天得要中途換醫師…,不論如何,事情發生了還是得解決。
事出必有因,換醫師最常見的原因是「更換地點」、「醫病失去互信」、「醫師無法繼續看診」
1. 更換地點
更換地點是指兩種狀況:醫師更換工作地點、或是病患更換生活區域。
醫師有可能因為生涯規劃而離職或換別間診所服務。患者則有可能因為學業、工作、結婚而到另一個城市生活,此時例行回診就會變得更難配合。
若會感到擔心,治療之前你就可以先詢問矯正醫師:能否在同間院所幫你完成治療,若中途離職的話療程會怎麼處理;而病患若未來有計畫更換生活區域,最好也提前告知醫師。
我們都知道人生規劃是沒有定數、無法預期的,這不是誰的錯,但越早講就可以早做準備。
2. 醫病失去互信
醫病失去互信也有兩種狀況:「病患不信任醫師」或「醫師不信任病患」
病患若是在治療中感到溝通不順暢,或是已經無法放心治療,就會有想換醫師的念頭產生。
那醫師呢?醫師也可以不信任病患嗎?絕大部分的狀況醫師當然不會這樣。
但是若患者配合度真的很糟,例如:不願按時回診、長期失聯、無法理解醫囑、不認真潔牙導致齲齒牙周病等…醫師會覺得對矯正療效「失去掌控」,繼續矯正不僅對患者沒好處,可能還會造成其他牙齒問題,此時便可能「主動提出終止治療」。
3. 醫師無法繼續看診
醫師失能無法執業或醫師已離世。
4. 換醫師的處理步驟
第一步:溝通再溝通
再次強調,中途換醫師會增加很多治療不確定性,應該要儘可能避免。若有想更換醫師,建議還是跟原本的醫師與診所好好溝通,若還有機會能繼續互信、持續治療是最好的情況。假如真的確定要更換醫師,也應該要詳細詢問終止治療合約的方式與注意事項。
另外提醒:想要終止治療,應到診所告知並正式結束治療合約。建議患者「不可直接失聯消失」,因為當初簽署治療同意書的醫病合約仍有效力。患者直接失聯嘴巴內卻還有矯正裝置,醫師不但無法負責失聯期間發生的任何牙齒狀況,患者更有可能面臨診所追討未結清的治療費用,不可不慎。
第二步:找尋接手的醫師
我們仍建議您,找尋齒顎矯正專科醫師來接手治療,並且詳實告知之前的治療經歷,以及希望矯正還能多改善的部分,讓專科醫師幫您規劃後續治療。關於如何找尋醫師,同上述建議您參考此篇文章。
結語
不論是再度矯正或是中途換醫師,無非就是希望治療成果能符合心中的期待。然而,每個人對美的定義都不同,想要滿意的治療成果不能僅僅依靠醫師展現技術「埋頭苦幹」,還需要患者擁有「正向不焦慮的心態」且「樂於溝通」才能達成!若讀完本文,對二次矯正的抉擇還有其他疑問,也歡迎在「線上提問區」提問,我們將努力為您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