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將提及「開咬」相關的專業矯正治療知識,若您對齒顎矯正治療還沒有什麼概念,建議可以先閱讀「矯正開始前」系列文章。
一、什麼是開咬?
「開咬」是齒顎不正的其中一種型態,專指上門牙與下門牙無重疊碰觸的情形。因為門牙咬不到,這類情況常常導致「切咬咀嚼困難(咬不斷麵條)」、「發音不良(漏風)」等情況。正常的門牙重疊範圍大約在2~3mm,若門牙無重疊就定義為開咬,大約發生在1.5%~11%的人類個體。
開咬的原因有很多種,基因遺傳、後牙過度的萌出、門牙過度內縮、口呼吸、吐舌習癖、顳顎關節炎都是常見的原因,治療時需要依據每個人的病因來對症下藥。
二、開咬的治療原理
既然開咬是上下門牙沒有重疊,那基本的治療方向自然是將「門牙挺出」,或者更精確地說是「將上門牙往下拉、將下門牙往上拉」,來增加門牙重疊。
除了移動門牙之外,也可以考慮用「臼齒壓入」來改善開咬,因為後牙壓入之後會讓上下牙槽骨距離更近,骨骼上的門牙自然能夠距離變近、開咬也能有所改善。
所以,總結開咬的治療原理其實就是「門牙挺出、臼齒壓入」。
三、常見的治療方法
那要如何達到門牙挺出或臼齒壓入來改善開咬呢?以下將介紹幾種常見的療法:
1. 階梯彎折(Step bending)
在隱形矯正器或是傳統矯正器的門牙區兩旁,做出一道「台階」,門牙受力之後挺出牙床。不好想像的話,我們可以參考下列動畫。
2. 橡皮筋牽引(Elastics)
藉由裝置在隱形牙套或是傳統矯正器的掛鉤,我們可以依據想要挺出門牙的位置給予彈性橡皮圈。每日配戴橡皮筋的時間要夠長才會有效果,需要依照醫師的醫囑配戴。(若想了解更多關於口內橡皮筋等裝置的知識,可以參考此篇文章。)
3. 迷你骨釘輔助(TADs)
迷你骨釘鎖在牙齦後有著穩固不移動的特性,因此可以掛上橡皮筋拉動其他牙齒。(若對迷你骨釘是什麼尚無概念,建議可以參考此篇文章)
使用迷你骨釘來改善開咬,依據不同狀況有很多骨釘位置可以選擇,但通常都在後牙區域的牙齦,配合彈性鍊作用,可以壓入臼齒來改善開咬。
4. 隱形矯正咀嚼訓練(Clenching exercise)
咀嚼肌肉正常出力時,可以將上下牙齒咬緊、磨碎食物。而肌肉的這股力量若是足夠強,也能將臼齒壓入牙床,達到改善開咬的效果。
隱形牙套使用一定厚度的塑料包覆齒列,因此咀嚼時會先咬到「上下牙套的厚度」,產生一定程度的臼齒壓入力。相對而言,傳統矯正並沒有覆蓋任何裝置在咀嚼區域,難以自然產生壓入力。因此,隱形牙套搭配每日咀嚼訓練的課表,對改善開咬更有優勢。
結語
本篇為開咬治療的簡易科普,旨在幫助大眾對於矯正治療更有概念。雖然開咬治療不外乎是「門牙挺出」與「臼齒壓入」,但更困難的部分其實是「如何維持矯正結果」,因為開咬是所有齒顎不正中復發率最高的情形之一,若吐舌習癖等不良習慣沒有被糾正,治療後開咬仍會再度發生。因此,矯正後的維持器配戴與口腔肌肉功能訓練是不可疏忽的一環,必須努力配合。
閱讀完本篇文章,若您對開咬仍有未解的疑惑,別擔心,歡迎您利用「線上輕鬆問」或者直接「預約門診」來獲得專屬於你的矯正建議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