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您聽說做牙齒矯正治療,有可能需要「拔牙」才行,大概還沒開始治療心裡就先緊張起來了,心裡也產生諸多疑問:

 「我做矯正要拔牙嗎?能不拔嗎?
 「會不會很痛?
 「好端端的牙齒拔掉了會不會有別的問題?
 「智齒呢?要拔嗎?
 「我要不要再問問看別的診所?

其實,並非每個人做矯正治療都一定需要拔牙,但在特定的齒列不正情況,拔牙可能會有較穩定美觀的治療結果,本篇將針對以下拔牙常見的疑問

為何要拔牙? | 要拔哪顆? | 會不會痛? | 可不可以不拔牙? | 矯正拔牙會收費嗎?

做詳細的解析。

矯正為何要拔牙?

拔牙矯正是為了在齒列中獲得額外的空間來使用,一般常見於三種狀況:

狀況一、排列太亂
狀況二、嘴唇太暴
狀況三、牙齒預後不佳

以下分別說明。

1. 因為排列太亂而拔牙

牙齒凌亂有很多原因,最常見的就是「牙齒大小 – 牙槽骨尺寸 不匹配
(Tooth size-Arch length discrepancy),翻成白話就是牙大骨小

由於骨骼尺寸跟牙齒尺寸源自不同的基因,是分開遺傳的,所以孩子若遺傳到爸爸的大顆牙齒,卻遺傳到媽媽的瓜子臉小牙槽骨,大顆牙齒硬擠進小牙槽骨的結果就是…塞的亂七八糟。此時,拔牙治療就能夠改善基因遺傳造成的「牙齒大小 – 牙槽骨尺寸 不匹配」,讓其他剩下的牙齒能在牙槽骨中整齊排列。

因為牙齒排列太亂而拔牙,拔牙的空間可以讓剩餘的牙齒整齊的排列。

2. 因為嘴唇太暴而拔牙

嘴唇是覆蓋在前排門牙上的軟組織,所以嘴唇的凹凸外型跟門牙的位置息息相關。嘴唇突出的原因常是門牙位置太前方(外暴)造成。因此,透過矯正內收門牙,可以讓嘴唇外型更美觀,此時拔牙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內收所需的空間。

3. 因為牙齒狀況太差而拔牙

除了前述兩項原因,有些疏於照顧而預後太差的牙齒(嚴重牙周病、根管治療過、嚴重蛀牙等)也可以考慮在矯正時拔除,再重新分配牙齒的位置。

有些狀況很差的牙齒,未來可能會造成牙痛及感染,不適合做牙齒移動,此時可以考慮在矯正治療拔除,並重新分配牙齒的位置。

要拔哪顆牙?總共拔幾顆?

1. 拔哪顆牙?

拔除小臼齒

矯正治療最常拔除的牙齒就是小臼齒,也就是從中間門牙往後數的第四顆第五顆牙。

由於微笑露出的六顆前牙主要負責微笑美觀與咬合導引,若是拔除前牙,則在矯正過程中笑起來會有一個大縫(俗稱漏風),一般不會優先考慮拔前牙。後方的大臼齒有很大的咬合平台,負責磨碎食物與支撐口腔高度,功能重要,也不會是拔牙的優先選項。拔除小臼齒較不影響咬合功能與美觀,是拔牙的首選位置。

拔除智齒

除了小臼齒外,通常智齒如果有前傾、埋伏或是清潔不易,在矯正前也會建議拔除。但有些特別的狀況可以暫時不拔除智齒,譬如:其他大臼齒有嚴重的破壞,有時會保留智齒,前移來替代條件差的大臼齒。若是智齒尚未發育完整也可以先不拔除,觀察未來變化再做決定。

拔預後差的牙齒 

如同前述,預後差的牙齒就是壽命相對較短的牙齒,包含嚴重蛀牙、牙齒斷裂、曾做過根管治療、牙齒位置不佳等,都可能是未來潛藏的牙痛來源,在矯正時拔除也可預防未來可能的牙痛狀況。 

2. 總共要拔幾顆牙?

最常見的治療規劃是齒列的右上角、右下角、左上角、左下角各一顆拔除小臼齒,總共4顆。如此左右、上下的齒數相同,齒列才會左右對稱、上下咬合緊密。 

但每個人的狀況都有不同,在一些特定的骨骼或齒列,可能有單顎拔牙(只拔上面或下面)、單側拔牙(只拔左邊或右邊)或是僅僅拔單顆下門牙的特別規劃,這需要矯正醫師依每個人的個別情況做專業判斷。 

計算起來,若總數超過4顆的拔牙,通常是連智齒拔牙一併計算才會有的結果。 

(例如:總共拔6顆=4顆小臼齒+2顆埋伏智齒) 

拔牙會不會痛?

1. 拔牙的疼痛

拔牙之前會進行局部麻醉,打麻藥的時候會有腫脹刺痛感,但麻藥開始作用後,拔牙的過程是不會有疼痛感的。常規的小臼齒拔牙處置每顆牙都能在5~15分鐘內完成拔除,然而,部分亞洲人的小臼齒會有彎曲、分岔牙根或是曾經被根管治療過,這些狀況可能會增加拔牙的困難度。 

那麼,拔牙完會不會痛呢?超級痛還是微微痛?痛幾天?這也是很多人擔心的部分,尤其每個人對疼痛的容忍度與感受都有不同,因此,我們引用一篇瑞典的科學研究結果(DOI:doi:10.1007/s40368-019-00425-9)來解析「拔牙後的那一種痛」是有多痛。

這篇瑞典研究尋找一群10~15歲需要拔除小臼齒的瑞典小朋友,在拔牙治療的各個階段,請小朋友填寫「視覺疼痛量尺(Visual analogue scale, VAS)」。

這個量尺就像是「幫疼痛打一個1~100之間的分數」,如果是世界痛、痛徹心扉、不會比這個更痛了就給100分,如果完全沒有任何痛就給0分。把全部小朋友的答案做平均,對照下方疼痛分級表,就可以得知小朋友對拔牙疼痛的普遍主觀感受。

結果顯示,小朋友們對整個拔牙療程的平均VAS疼痛分數都沒有超過30分,屬輕度疼痛的範圍內。

根據上列研究結果我們有以下幾點結論:

1. 拔牙屬於輕度疼痛,不會影響生活與睡眠,即便不適也可以靠一般止痛藥獲得良好控制。
2. 拔牙後最明顯的不適在兩個小時後(麻藥剛退去),建議可以預防性服用止痛藥。
3. 拔牙後的隔天,平均疼痛指數都小於10分。拔牙不適在一兩天後就降到很低的程度。

2. 拔牙的修復

拔牙的傷口會產生血塊,類似皮膚上傷口會有的結痂。這個血塊會幫助牙齦細胞修復拔牙區域,在拔牙後一個禮拜就可以看見新生的牙肉長在傷口上。拔牙後的一個禮拜內請好好照顧傷口,不要用力的漱口、用吸管大力喝飲料或拿牙刷直接刷傷口位置,否則可能造成血塊脫落、流血、減慢傷口的癒合。

拔牙的修復過程圖,可以看到一周後拔牙傷口已經有新生的牙肉。

可不可以不拔牙?

其實除了拔牙外,還有很多方式能在齒列中創造空間,例如橫向擴弓全齒列後移或是牙縫片切術等等。然而,這些方法能創造的空間較拔牙少,且可能有其他副作用,並不是人人皆適用,需要請醫師另外評估可行性。

迷你骨釘輔助橫向擴弓可以創造額外空間,減少拔牙的機會。
全齒列後移是將牙齒移入臼齒後方的空間,減少拔牙的機會,但依據每個人的骨骼條件不同,可後移的量不同。

有很多網路報導或書籍大力鼓吹矯正不須拔牙,甚至認為拔牙是不適當的治療方式,接著又有矯正學者跳出來駁斥這些文章,爭論不休。

這些爭論早就不是什麼新聞,回顧歷史,早在19世紀矯正學之父Dr. Edward Angle就曾致力於用擴張牙弓來達到不拔牙矯正,治療的結果中,有些案例達到很理想的結果、有些案例卻有牙齒排列不穩定及牙周病的副作用,而後才有Dr. Tweed等學者在Dr. Angle前輩的經驗基礎下開啟了拔牙矯正的先河。

擴張牙弓雖然有機會做到不拔牙矯正,但有時也面臨牙齒外推到齒槽骨外的風險。
牙齒脫離齒槽骨會怎麼樣呢?面臨的是牙周病、牙齦萎縮、牙齒敏感及牙縫問題。
在某些情況下,拔牙矯正反而可以避免牙齒被外推出牙槽骨。

所以,矯正拔牙或不拔牙所要考量的點非常多,也都各自有優缺點,沒有絕對的對與錯。許多案例,拔牙與不拔牙其實都可以完成治療,只是治療效果與難易程度的差別而已。矯正的技術有其複雜的演進過程,僅用「拔牙|不拔牙」二分法來總結矯正治療實為過度簡化專業問題。我們建議您,諮詢前不需要先預設想法,拔牙與不拔牙哪個好?這需要由矯正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與溝通來得到適合自己的答案。

矯正拔牙會收費?

全民健保並不給付矯正治療的拔牙項目,因此矯正拔小臼齒也是屬於自費療程。大部分在台灣收費為每顆牙800~2000元(附註:美國的收費標準,拔牙費用依難易度大約為每顆6000~15000元不等,在台灣的拔牙費用相對便宜許多)。另外,有些院所會將拔牙的收費包含在矯正治療的總費用中,建議在諮詢時可以向院所確認清楚。


結語

隨著醫療科技進展,現今矯正專科醫師能使用的工具較以前更多樣,對於拔牙的決定更趨保守,大多數情形醫師都希望能不拔牙盡量不拔,若您有任何想法請跟矯正醫師說明,一起討論出適合的方案。 

看完本文,若對於自身的拔牙矯正仍有疑問,別擔心,歡迎您利用「線上提問」或者直接「預約門診」來獲得專屬於你的矯正建議吧!

撰文者 | 王俊襱

喜愛分享科普文章,熱衷攝影與旅遊的齒顎矯正專科醫師。

專業知識分享列表
矯正注意事項列表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